English

杭州房地产炙手可热

2001-03-2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叶辉 我有话说

福利分房结束,住房按揭贷款实施,过去贫困型小面积住宅居民更新住房欲望强烈,外地人纷纷来杭购房,这些因素共同促使———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中国老太太说:“我积蓄20年,死前终于买到了一套房子。”美国老太太说:“我上天堂前终于还清了20年前买房的贷款。”

结果相同,效果却大相径庭:中国老太太没能享受一天,而美国老太太却已经享受了20年。

对于现在的杭州人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过去的故事了,因为他们的消费观念变了。

“住在杭州”,当这个口号渐渐喊响时,杭州的房价像热带植物一样疯长起来。

1995年,浙江大学一位教师在“南中国新城”购买一套住宅,每平方米为1780元。而今已涨到每平方米3400元。“南都德嘉房产”开盘时每平方米2600元,2年后就涨到4000元。

今年初,杭州西部的“名仕家园”图未竣,价未定,购房者已蜂拥而至,几天时间订出160多套;运河边的“白马公寓”起价6180元,顶层每平方米卖到1万多元,房子基础还没打好已卖得差不多了。个别购房者甚至不计价格。某君找到房地产开发商:“我出800万,你顶层那套带游泳池的卖给我!”

据杭州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统计,1999年市区房地产交易共成交541.3万平方米,金额135.2亿元,住房价格平均每月上涨3%。

2000年1至9月,杭州房地产已成交26175件,面积661.3万平方米,金额171.75亿元,3项数字均比前一年全年增长22%—47%。

杭州房地产持续升温原因何在?

据专家分析,福利分房结束是导致房地产升温的一大原因。据统计,1998年杭州个人购房占全部购房的44.29%,1999年为76.07%,2000年上升到91%。

住房贷款的实施是房地产升温的又一原因。浙江省最先实行按揭的房地产商是原浙江兴财房地产公司总经理李林华。他1994年底策划了“1万元住现房,10年分期付款”的销售活动,结果房子被一抢而空,甚至出现五六个人抢一套房子的盛况。

李林华认为,现在投资几十万元购房的还不普遍,但花10多万元购房的人就很多。因此,按揭使购房者潜在的购买欲望得以释放。据悉,在杭州的购房者中,90%采用按揭方式。

一位房地产商道出了杭州房地产升温的另一原因:计划经济时代建造的贫困型小面积住宅已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居民更新住房的欲望日益强烈,造成房地产短期不会降温。这位房地产商认为,我国目前住房的有效使用时间太短。还没到设计寿命就被淘汰,旧城未改造完就面临更新。旧城改造只求数量的低标准建房带来巨大的后遗症,90年代初建的房子已成了新的贫民窟。我国目前的情况与70年代新加坡相似,李光耀上台后推行新建住宅最小面积不得小于80平方米,这就相对提高了住宅的有效使用时间。

人口流动是杭州房价上升的重要原因。经调查,浙江省千万富翁在10万人以上,还不包括温州。县市百万千万富翁也不乏其人,这些人富起来后,一是急于改变居住环境,素有天堂之美誉的杭州自然成了首选地;二是他们在当地已成为红眼病的焦点,强烈的不安全感驱使他们离开当地。杭州市市长仇保兴前不久证实,杭州的购房者有一半是外地人。外地人纷纷来杭州定居,杭州的房地产能不升温?

为保证经济困难的市民居有房,杭州市建了一批经济适用房。但无奈房少人多,难以满足需求。今年3月1日至9日是杭州市民申请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日子,上万张表被抢领一空。领取准购证的市民还要参加245套房子摇号。据悉,杭州市今年将有3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上市。与年五六百万平方米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要解决这个难题,只有扩大城区。

3月中旬,杭州市正式宣布,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萧山市、余杭市,杭州市区面积从原来的683平方公里一下子扩大到3068平方公里,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杭州已成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